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一、教学方法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的专业基础课,每届各专业各有2个班级,约140人。为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教学以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控制理论等多门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分散、抽象,覆盖软件硬件知识,容易与工程实践结合,因此,在教学上既要注意概念和理论内涵的介绍,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和设计方法,授课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对学有余力、热衷电子设计和应用的学生,倡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参考资料和开发平台,以学校的创新实验、电子竞赛为契机,学生自己提方案,教师单独辅导,共同讨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我们通过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不断建设和完善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通过组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法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书育人、素质教育于一体、经常组织观摩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抓好课堂内外各个教学环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保障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集成开发平台、硬件系统仿真软件,把程序设计、硬件系统与软件的结合等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形象化、图像化和具体化,如在教授中断系统应用时,以霓虹灯和走马灯为例,采用Protues平台设计硬件电路,教师在解读完程序设计思路后,先板书编写程序,然后采用集成开发平台调试程序,最后,在Protues平台上软硬结合实现霓虹灯和走马灯功能,同时,修改程序实现不同的显示模式,以体现在同一硬件平台上通过修改程序实现多种功能的思想,直观、趣味性强。实现平台演示和理论教学的完美结合,使课程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增加课程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的热情和兴趣,通过研究式设计开发,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课外答疑,克服了多校区办学的师生联系不便的困难,加强了师生关系,学生通过课外答疑、网上辅导等形式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考核方式上,克服了一试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成绩。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答疑情况、学习的主动性、完成作业情况等,以及实验出勤、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考试成绩占70%。考试命题采用A/B卷,分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写适合教学要求的新版教材,并已用于课程教学中。 (2)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采用电子课件、PPT、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对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课程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不断探索把先进的开发手段和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先后在教学课程中引入了WAVE 6000、Dias、Keil等集成开发平台用于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教学,引入Proteus平台用于硬件扩展和I/O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网络化教学,已建成《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网络课程网站,将多种资源集成在网站的教学资源中,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采用了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课程设计,学生自己选题,动手设计和制作作品,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Copyright? 2009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长安大学365bet日博官方共享课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邮编:710064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邮编:710064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